菜豆花葉病毒在田間或保護地內寄主植物活體上存活越冬,主要通過蚜蟲來傳播。蚜蟲在吸食汁液時,只要口針帶毒就能使病毒隨口針帶入而侵染。蚜蟲傳毒率很高,一般單株菜上若有1~2頭蚜蟲帶毒即可100%傳毒而引發病。蚜蟲一旦在病株上吸食就可獲毒,并立即具有傳毒能力。
病毒田間癥狀主要表現為斑駁花葉、皺縮花葉(葉叢);還有黃花葉、花葉夾雜壞死小斑點、鮮黃斑、黃脈等。一般高溫、干旱天氣有利于發病。管理粗放、蚜蟲多且防治不及時導致病重;植株衰弱。抗病力下降,病害也會加重。
生產上可采取以下措施:
選用抗(耐)病品種;建立無病留種田,拔除留種地塊內病毒病株,結合除草鏟掉田邊地頭雜草,壓低毒源;做好早期防蚜,在做好預測預報的基礎上,抓住田間蚜蟲在點片發生階段及時施藥,可噴50%抗蚜威可濕性粉劑2000~3000倍液、或40%樂果乳油2000倍液及20%滅掃利3000倍液;春茬保護地菜豆,可張掛鍍鋁聚酯反光幕,有明顯避蚜防病毒作用。露地或秋茬保護地菜豆,可地面覆銀灰色反光膜或田間掛銀灰色反光膜條,驅避蚜蟲。
露地菜豆可在田間或地邊四周種植一些高稈作物,誘使蚜蟲試探取食而去用口針沾附的病毒,能明顯減輕菜田發病;發病初期,及時噴施20%病毒A可濕性粉劑500倍液,或1.5%植病靈乳劑1000倍液,或5%菌毒清水劑500倍液;也可用磺胺藥物SMP100~150毫克/千克,α-萘乙酸0.2毫升/升,提高耐病力。
(劉令智)
|